复习一下凯文·凯利的三部曲
微wx笑 2023-05-09【文摘】 2 0关键字: 凯文·凯利 KK 三部曲
凯文·凯利是谁?他是一位极富盛名的未来学家。1952年出生,1971年在罗得岛大学念书一年后辍学,20岁至27岁间,远足亚洲,游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菲律宾、泰国、缅甸、印度、斯里
凯文·凯利是谁?他是一位极富盛名的未来学家。
1952年出生,1971年在罗得岛大学念书一年后辍学,20岁至27岁间,远足亚洲,游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菲律宾、泰国、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阿富汗、伊朗等地。回到美国后,又骑自行车跋涉5000英里,横穿整个美国。
接下来的30年里,他用自己的方式热烈拥抱着这个飞速发展、眼花缭乱、日益技术化的世界,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智慧,发掘着暗藏在强大技术力量背后的生命之音。
他创办了自己的杂志《步行》;他也担任《全球评论》、《信号》、《全球概览》的编辑和重要的撰稿人,其中,《全球概览》是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后来,他成为《连线》创始主编,这期间的工作就是每天和世界上最厉害的那些人对谈,包括哲学家、艺术家、科技达人,但不是谈怎么成功,而是想弄明白一些终极问题,比如:生命是什么、地球演化的规律是什么,未来人类会变成什么样。
自1994年以来,凯文·凯利相继出版《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三部曲,被推向神坛。
如果你看过这几本书,你就会发现,后来,另一位被推上神坛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有很多观点都借鉴于此。
总而言之,凯文·凯利是当今世界的一位大牛人。
8月6日,凯文·凯利要在混沌做一个讲座,名为《在2022塑造未来所需要的能力、方法与机遇》。为了更好理解他即将给我们的建议,我觉得特别有必要再来复习一下他的三部曲。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1994年,豆瓣8.7分)
《失控》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进化的著作,写于1994年,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今天看依然觉得有价值。
这本书讲了几个问题:
1、人类正处在第四次认知唤醒
回望人类的历史,人类总是在一个阶段里,自认为明白了一些绝对的真理,但后来我们会发现,这些绝对的真理是会变的,而且变了不止一次,凯文·凯利称其为认知唤醒。
第一次认知唤醒是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圣坛拽下来,第二次认知唤醒是达尔文把人类从地球生物圣坛拽下来,第三次认知唤醒是佛洛依德把人类的自我从人类意识的圣坛拽下来:我们以为自己做了一个决定,都是100%代表我们自己的,但目前的科学发现,我们的大脑不是拥有一个单独的意识的。
当然,以上三点已经是过去式,当下,我们正在用进行时经历第四次认知唤醒。第四次认知唤醒就是要把人类和机器之间的隔断打通:我们和机器之间,并没有根本区别,我们正在迎来生物和机器联姻的时代。最终,我们会形成一个人类和电子设备连接在一起的进化体。
2、进化体的演化过程
第二部分,凯文凯利从几个方面论证了这样一个“进化体”出现的必然性。
进化体之间的分界是模糊的:人类给事物命名只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理解,其实各种事物之间,可能没有明确界限,就像人和机器。
进化体有一个变复杂的意愿:简单的东西放在一起,给适当的条件,它们就会一起变成复杂的东西。
进化体是失控的:把进化体拉到漫长的进化长河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去中心化的。这个变得复杂的总体进程中,是没有领导、组织和安排的。有些精妙的状态,也绝不是中心化的领袖可以设计出来的。
进化体是一个组合而成的整体:越是高级的生命,就越像一个盛放其他生命的躯壳,越复杂的系统,越能栖息更多生命。
凯文·凯利认为:整个世界的进程,不能仅仅理解为什么全球商贸一体化,全世界文化融合。而是人类和机器组成的进化体裹挟和卷入更多的东西,形成一个更大的进化体。
3、七个行动建议
别去控制别人:书名就是失控,在一个去中心化潮流的时代,控制除了被冠上“PUA”的名号,并没有什么用处
连接是王道:单个进化体的价值,会根据这个系统所连接的系统的数量和质量决定
做什么都要先跑起来:只有让雪球滚起来,才能链接更多的雪花
要努力成为专业人士:在系统中展现足够稀缺的功能价值
胜者通吃:在比拼认知的时代,顺应趋势的进化体会获得跨维度的优势 ,而且这种优势会成倍地被放大
边界最精彩:这个时代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制造和毁灭中心,边缘地带因为远离稳定和控制,才会诞生更多的多样化和创新
活得更像人:人和机器的协作中,不是变得越来越像机器,而应该越来越像人,那些凡是像机器人的事情就尽量少做。
《科技想要什么》(2011年,豆瓣8.1分)
《科技想要什么》是《失控》这本书的延伸,在这本书里,凯文·凯利向我们讲述的是我们在这个世界和这个时间中的位置:我们在创造科技,在使用科技,但我们不是科技的主宰。就像一条河,我们从中取水,但我们不是河流的主宰。适当的发现和发明会出现在适当的时候,被谁发现或发明却往往是随机的。
进化论是拉马克还是达尔文提出的?微积分是莱布尼茨还是牛顿发明的?更不要说现在,有多少实验室在进行白热化的竞争。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提出人工智能将成为新的智能生命,在《科技想要什么》中提出:科技亦可以视作一种有生命的系统。
所以,这本书里,凯文凯利用一个拟人的手法,把科技比喻成一个人格化的形象。他认为,这个世界,就是科技在幕后暗自推动的。未来,将会是科技统领世界的时代。所以,倾听“科技想要什么”成为了我们将来更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生活指南”。
本质上“科技”(技术元素)就是信息。
从138亿年到5万年前,技术元素是幼年阶段,表现形式是成为一些动物简单在自然界谋身的手段,比如制造武器、修筑巢穴。
5万年前,技术元素从小孩变成少年,因为语言形成了。语言让我们清晰表达,更重要是催生了我们的思维。还能保存经验。此后,人类历史就变成了了一个比谁掌握的技术元素更高级的历史,直到18世纪左右。
18世纪开始科技大发展,技术进入青年期,科技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不管科技发展到什么阶段、也不管在地球的什么地方,整个世界都是在按照一个精妙的规程和必然性在向前扎扎实实推进。
科技想要的,就是人类想要的——我们同样渴望创造丰富多彩的价值。比如:提高效率、增加机会、提高自发性、提高复杂性、提高多样性、提高专门化、提高普遍性、增加自由、促进共生性、增加美感、提高感知能力、扩展结构、提高可进化性。
一项技术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理想角色后,会积极地为其他技术增加自主性、选择和机会。我们的任务是引导每一项新发明培育这种内在的“善”,使之沿着所有生命的共同方向前进。我们从技术元素中获得的真实而重要的选择是驾驭人类的创造物发展为那些使科技收益最大化的具体形式。
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实际是:“生命想要什么,技术就想要什么。”,或者说,其实生命也是一种高级的技术。
《必然》(2016年,豆瓣8.3分)
《必然》是凯文·凯利对其前面几本书的总结,文中用12个名词,概括了他对于未来人类社会的判断。
1、形成(Becoming):网络时代的信息以爆炸的速度递增和传播,技术永远在不断升级,我们的归宿是“进托邦”。如果你拒绝进行不断的小升级,那么积累起来的变化会最终变成一项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带来“创伤”级别的干扰。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在我们身边的新事物上,因为:新事物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它会伪装成别的东西,你很难才能发现它,这其中机器就是关键一员,它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
2、知化(Cognifying):知化,即“赋予对象认知能力”。人工智能并不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只是把人类的智能压缩在机器和代码当中。然而,人工智能思想的到来加速了其他所有颠覆性趋势的进程,在我们重新定义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也在重新定义人类。未来有两条路:一是你把还没有人工智能化的东西添上人工智能;二是干机器干不了的事,就是做有创意的事儿。
3、流动(Flowing):不要再追求什么固定的东西了,一切都是在流动中,一切都是方生方死。想要在全新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未来不再是什么东西值钱,而是这个东西的不可替代性变得值钱。
4、屏读(Screening):屏幕无处不在,持续扩展着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世界上所有的书终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在我们的手机以及未来在我们身边会出现的无穷无尽的屏幕面前,所有的信息样式完全混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新的乱炖。信息的传播是这个世界发生变化最重要的动因。媒介即信息,载体一变,内容的样式就全部都变掉。
5、使用(Accessing):对事物的使用变得比占有更为重要。未来什么东西,你也别“有”了,“有”其实特别不划算,你“租”就好了,或是用其它的方式使用别人的。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切东西都共用。我们使用的东西,远远大过我们拥有。一切产品都在减物质化,变得更轻盈、更便宜,更少的物质创造更大的价值。
6、共享(Sharing):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
7、过滤(Filtering):在注意力越来越稀缺的时代,内容扩张得越多,就越需要过滤,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8、重混(Remixing):重混是指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以及再利用。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不是来自于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于将原有的资源重新安排,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
9、互动(Interacting):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 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就会被当作“坏掉”了。
10、追踪(Tracking):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包括信用卡、汽车活动、高速公路交通、拼车软件、手机通话记录、电子钱包、社交媒体、搜索浏览器等,几乎一切网络时代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技术手段。
11、提问(Questioning):答案变得廉价,提问将比回答更有力量。
12、开始(Beginning):世界加速变化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了,当然,这也仅仅是个开始。
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