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USB Type-C的数据线,速度慢了好几倍?
微wx笑 2021-08-15【见闻】 2 2关键字: USB Type-C 数据线
国产手机的快充每年都在大跃进,去年不少机型还在「一小时」的水平线上,今年最快的产品 iQOO 5 Pro 就直接杀进了 15 分钟。就在我手上也有 vivo 的 44W,OPPO 的 65W,小米的 120W,一个比一个生猛。
但如果进行一次混搭「拉郎配」,比如让 OPPO 的线充小米,小米充 vivo,vivo 的则插在 OPPO 上。能插上去,也能充电,但都只有一个保底的速度,充电时间以几倍延长。
大一统下 USB-C,是不一样的规格与协议带来的混乱。
USB-C 让线材规格变得极为混乱
在之前写 《苹果还会为 iPhone 换上 USB-C 吗?》的文章中我提道,苹果多年来未对 Lightning 接口进行重新设计,而 USB-C 形态确立之后,USB-IF 几年之间不停地在更新 USB 3.0 的协议,这让 USB-C 口具备了非常多的协议支持与极为复杂的线材选择。
▲繁杂的 USB-C. 图片来自:Goal Zero
这是从 Telegram 频道看来的一个「笑话」:
十年前走进商店买数据线:Micro-USB,Mini-USB,USB-A,USB-C…… 这都什么玩意
USB-IF:我们要整一个统一的接口,以后很多设备都是这个口
我:好耶
手机厂商:hAo yE!
买数据线的我:
USB-C(USB2.0),USB-C(USB3.0),USB-C(USB3.0 E-Marker),USB-C(USB3.1 Gen1 E-Marker),USB-C(USB3.1 Gen2 E-Marker),USB-C(USB3.2 Gen1 E-Marker),USB-C(USB3.2 Gen2 E-Marker),USB-C(USB3.2 Gen2×2 E-Marker),USB-C(雷电 3 E-Marker)USB-C(USB2.0 PD2.0),USB-C(USB3.0 PD2.0),USB-C(USB3.0 E-Marker PD2.0),USB-C(USB3.1 Gen1 E-Marker PD2.0),USB-C(USB3.1 Gen2 E-Marker P2.0),USB-C(USB3.2 Gen1 E-Marker PD2.0),USB-C(USB3.2 Gen2 E-Marker PD2.0),USB-C(USB3.2 Gen2×2 E-Marker PD2.0),USB-C(雷电 3 E-Marker PD2.0)
USB-C(USB3.0 E-Marker PD3.0 3A),USB-C(USB3.1 Gen1 E-Marker PD3.0 3A),USB-C(USB3.1 Gen2 E-Marker P3.0 3A),USB-C(USB3.2 Gen1 E-Marker PD3.0 3A),USB-C(USB3.2 Gen2 E-Marker PD3.0 3A),USB-C(USB3.2 Gen2×2 E-Marker PD3.0 3A),USB-C(雷电 3 E-Marker PD3.0 3A)
USB-C(USB3.0 E-Marker PD3.0 PPS 3A),USB-C(USB3.1 Gen1 E-Marker PD3.0 PPS 3A),USB-C(USB3.1 Gen2 E-Marker P3.0 PPS 3A),USB-C(USB3.2 Gen1 E-Marker PD3.0 PPS 3A),USB-C(USB3.2 Gen2 E-Marker PD3.0 PPS 3A),USB-C(USB3.2 Gen2×2 E-Marker PD3.0 PPS 3A),USB-C(雷电 3 E-Marker PD3.0 PPS 3A)
USB-C(USB3.0 E-Marker PD3.0 5A),USB-C(USB3.1 Gen1 E-Marker PD3.0 5A),USB-C(USB3.1 Gen2 E-Marker P3.0 5A),USB-C(USB3.2 Gen1 E-Marker PD3.0 5A),USB-C(USB3.2 Gen2 E-Marker PD3.0 5A),USB-C(USB3.2 Gen2×2 E-Marker PD3.0 5A),USB-C(雷电 3 E-Marker PD3.0 5A)
USB-C(USB3.0 E-Marker PD3.0 PPS 5A),USB-C(USB3.1 Gen1 E-Marker PD3.0 PPS 5A),USB-C(USB3.1 Gen2 E-Marker P3.0 PPS 5A),USB-C(USB3.2 Gen1 E-Marker PD3.0 PPS 5A),USB-C(USB3.2 Gen2 E-Marker PD3.0 PPS 5A),USB-C(USB3.2 Gen2×2 E-Marker PD3.0 PPS 5A),USB-C(雷电 3 E-Marker PD3.0 PPS 5A)
USB-C(USB2.0 SuperVOOC),USB-C(USB3.0 SuperVOOC),USB-C(USB3.1 Gen1 SuperVOOC),USB-C(USB3.1 Gen2 SuperVOOC),USB-C(USB3.2 Gen1 SuperVOOC),USB-C(USB3.2 Gen2 SuperVOOC)
USB-C(USB2.0 小米快充)
USB-C(USB2.0 vivo22.5W 快充),USB-C(USB2.0 vivo44W 快充),USB-C(USB2.0 vivo120W 快充)
USB-C(USB2.0 SCP),USB-C(USB3.0 SCP),USB-C(USB3.1 SCP),USB-C(USB3.2 Gen1 SCP),USB-C(USB3.2 Gen2 SCP)
@St4ck0verFlow
看起来有点复杂有点好笑,但却是会真实碰到的情况。
USB-C 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来自 USB 协议标准的制定者 USB-IF,另一个则来自 USB-C 接口本身过于流行而所支持的协议又过于丰富。
第一是 USB-IF 一直在对 USB 3.0 的标准名称乱来。比如最开始 2008 年 11 月 8 日推出的 USB 2.0 下一代标准叫做 USB 3.0,峰值速率(带宽)为 5Gbps,是 USB 2.0 时代峰值速率 480Mbps 的十倍以上。
当然,5Gbps 的速率怎么能满足 USB-IF 呢,在 USB 3.0 之后,于 2013 年 12 月 3 日正式推出了 USB 3.1,将峰值速率翻了一倍达到了 10Gbps。然后 USB-IF 的骚操作是将原先已经使用好几年的 USB 3.0 改名叫 USB 3.1 Gen1,而新推出的 10Gbps 的 USB 3.1 改名叫 USB 3.1 Gen2。
▲ USB 3.0 改名之旅. 图片来自:Mashable India
这里的操作只算是「混乱之始」,在 2017 年 USB-IF 推出了速率更快的 USB 3.2,将峰值速率推进到 20Gbps 之后,他们把在 USB 3.0/3.1 上的行为又重复了一遍。将 USB 3.1 Gen1 改名叫 USB 3.2 Gen1,USB 3.1 Gen2 改名叫 USB 3.2 Gen2,而 20Gbps 的 USB 3.2 则被命名为 USB 3.2 Gen 2×2。
新标准的推出与旧标准的接连两次改名,让许多非专业用户对 USB 3.0 标准产生了一头雾水,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仍然会以 USB 3.0 来统一指代 USB 3.X 的所有规格,至于实际应该如何表达连许多数码博主也感到相当头疼。
▲ USB-C 线材. 图片来自:Android Authority
但更头疼的问题还在于 USB-C 这个接口形态支持的协议实在太多,尤其是在目前快充成为手机刚需功能之下,PD 协议、PPS 补充协议,乃至各种像 VOOC 一样的私有协议都承载在 USB-C 这个接口上。
私有协议的盛行让专用线材与产品进行身份识别达成「握手」的情况变得极为普遍,要想发挥出快充的能力,就要使用专用的电源头和专用线材。另外这些线材本身还分带不带 E-maker 芯片,能承载 3A、5A 还是 6A 电流等不同区别。
当然,也不能说手机品牌没有在减少误购方面进行努力,比如像 VOOC 一样强化充电品牌标识,在消费者进行购买的时候就比较有针对性。另外就是在接口方面使用不同颜色来作为标识。
比如小米 10 Ultra 的原装 120W 线材接口为橙色,而 OPPO Find X2 Pro 的 65W SuperVOOC 2.0 使用的则是黄色。
另外有时候也可以通过线材的粗细来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支持更高功率的线材因为要通过更高的电流,所以线材都会比较粗,当手上有不同功率充电头和线材在一起时,用这个方法可以快捷配对。
USB-C 让接口数量整体变少,用户不得不购买扩展坞
USB-C 的「罪过」之一可能还包括「大一统」本身带来的副作用。因为像 DP 输出、快充、高速传输等等不同协议都能通过同一个 USB-C 实现,「能者多劳」似乎变得理所当然,而接口的整体数量则一直处于减少之中。
▲New MacBook 12 只有一个 USB-C 口. 图片来自:Macworld UK
典型案例应该是苹果在 2015 年推出的 New MacBook 12,这台 MacBook 是冲着极致的轻巧便携去的,甚至采用了无风扇设计,整机的厚度只有 13.1mm,比 MacBook Air 还要再薄 24% 之多。
但趋之若鹜的消费者们随即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它只有一个 USB-C 接口。这个接口兼具了数据传输,转接有线网络和最重要的充电功能,虽然身负多种能力,但毕竟不会影分身之术,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
手机品牌上其实也有类似的体现,比如当 3.5mm 耳机接口被砍掉的时候,很多品牌都顺势推出了 USB-C 接口的有线耳机。但手机的 USB 接口只有一个,在没有蓝牙耳机和无线充电的情况下,用户只能通过一个 USB-C 口在听歌和充电之中二选一。
▲ USB HUB 对某些产品不可或缺. 图片来自:9to5Mac
越来越少的接口数量,还催生了比以往更大的 USB HUB 市场,这些被砍掉的接口,比如 RJ45 网线接口、HDMI 接口、SD 读卡器乃至更多的 USB-C 口,都在层出不穷的 USB HUB 上还了回来。
USB-C 让产品的协议支持变得极为难以查询
在以前,由于各个接口的形状并不相同,只要看到笔记本的渲染图就能得知其在接口上的大致扩展性如何,比如 RJ45 接口、3.5mm 接口、HDMI 接口等等。在 USB Type-A 接口的后期,还曾用颜色来区别 USB 2.0 和 USB 3.0 的接口,USB 3.0 的规范建议 USB 3.0 接口基座使用一部分蓝色,以方便用户快速区分。
而现在一眼望过去只有几个长相一模一样的 USB-C 口。
就像上面所说,即便是同一个产品上看上去完全相同 USB-C 口,其实际承载的功能也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拿最近的一台产品,TNT GO 无线版来举例,在机身右侧下部共有两个 USB-C 接口,他们从形态上看上去完全一样,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只能通过上面的接口进行有线连接 TNT,并不能混用,而坚果团队也在靠下的那个 USB-C 口上标注了闪电形状的小图标来表示这个接口用于充电。
在笔记本产品中也有类似现象,并且多发生在需要平衡价格与性能的中端产品之上。比如同事在使用的 2018 款联想小新,虽然具备 USB-C 接口但并不能用来充电,充电依然需要 DC 电源口,2018 年时已经有不少高功率 PD 充电器流行,非常影响笔记本的出行便携性。
电源还算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功能,如果是更加具备隐蔽性的功能,那可能单纯从接口上是看不出来的,比如说 DP 视频输出功能某些 USB-C 口就是不具备的,而如果具备多个 USB-C 口,很可能需要仔细查阅技术支持文档才能在搞清楚支持情况,由此也诞生出了「全功能 USB-C 口」的说法。
▲ Thunderbolt3 线材. 图片来自:9to5Mac
另外有的 USB-C 还支持英特尔的 Thunderbolt3(雷雳 3 接口,俗称雷电口)协议标准,能够将传输带宽相比 USB 3.2 2×2 的基础上再次翻倍达到 40Gbps,实际上已经公布的 USB4 标准就是建立在 Thunderbolt3 的基础上而来。
而在带宽达到 40Gbps 的之后,不仅能外接更多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还能够使用 eGPU 这样的外置显卡来进一步提升显示性能,扩展能力相比 USB 3.2 再次增强。而从外观上来说,它依旧是一个普通的 USB-C。
不求放弃私有协议,但求更清晰明确的标识
首先从结论上说,我并没有反对 USB-C 对繁杂的接口进行统一整合,USB-C 即便混乱,但依然提供了比以往更强大的兼容性,从这一点上来说是非常正面的。但这些「副作用」也是确实存在,并且可能需要厂商去推动更好的解决方法。
比如用插头上用不同颜色,比如在笔记本的 USB-C 口旁边用小图标进行更详细的标准,像是为 Thunderbolt3 准备了小小的雷电标识,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效果,但可能还需要更巧妙,更明显。
强扭的瓜不甜,但愿以后 USB-C 的线材和基座的配对之间能再更清晰明了有些,不再 65W SuperVOOC 惨变 15W PD,视频输出展示 PPT 显示黑屏,Switch 接上显示器没反应。
编辑:李晨
转自:https://www.ifanr.com/1374936
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
上一篇:对计算机未来的10个预测